【学术前沿】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实验室蒋树龙教授团队在肝癌防治研究领域取得系列进展
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学术前沿】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实验室蒋树龙教授团队在肝癌防治研究领域取得系列进展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原发性肝癌病例的九成以上,每年新发病例超过90万例,死亡病例超过83万例,对全球公共健康构成重大挑战。由于早期难以发现,肿瘤高度异质性以及易产生耐药等特点,HCC患者整体治疗效果和预后仍不理想,亟需开发新的诊疗策略。多年来,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实验室蒋树龙教授团队始终聚焦肝癌发病机制和精准靶向治疗策略研究,面向临床需求,深入探索肝癌代谢重编程、免疫微环境调控及基因组变异等关键科学问题。近期,团队在这些方向上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突破性成果,为肝癌的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了重要参考。

成果1:Comprehensive profiling of lipid metabolic reprogramming expands precision medicine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图片

4月1日,在肝病领域期刊Hepatology(中科院一区TOP,影响因子15.8)发表了题为 Comprehensive profiling of lipid metabolic reprogramming expands precision medicine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的研究论文。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刘庆斌博士、病理科张祥宇博士和奥地利约翰开普勒大学Jingjing Qi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蒋树龙教授、马长林教授和奥地利约翰开普勒大学虞甬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揭示了HCC中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 PC)和鞘脂(Sphingolipids, SL)的代谢重编程特征,提出靶向饱和脂肪酸的磷脂酰胆碱(SFA-PC)和长链鞘脂生物合成途径,特别是通过抑制溶血磷脂酰胆碱酰基转移酶1(LPCAT1)和神经酰胺合酶5(CERS5),是HCC潜在治疗新策略。

图片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97/HEP.0000000000000962

成果2:Targeting 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 to overcome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 resistance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图片

8月5日,在肿瘤学期刊Journal of Experimental &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中科院一区TOP,影响因子12.8)在线发表题为Targeting 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 to overcome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 resistance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的综述论文。山东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刘芬、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博士后李现赢为共同第一作者,蒋树龙教授、刘庆斌博士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系统总结了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在HCC免疫逃逸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耐药中的作用机制,深入梳理了TAM相关信号通路、表面受体及趋化因子等调控免疫抑制的分子网络,并总结了TAM代谢重编程和转录调控在ICI耐药形成中的关键作用。文章提出多种靶向TAM的新型治疗策略,为提高HCC免疫治疗效果、突破ICI耐药等临床难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和重要参考。

图片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186/s13046-025-03490-9

成果3:Extrachromosomal DNA (ecDNA) drive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malignancy through high-copy amplification of chromosome 1q21-derived PIP5K1A oncogene

图片

8月25日,在肿瘤学期刊Cancer Letters(中科院一区TOP,影响因子10.1)在线发表题为Extrachromosomal DNA (ecDNA) drive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malignancy through high-copy amplification of chromosome 1q21-derived PIP5K1A oncogene的研究论文。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张妮为第一作者,蒋树龙教授、刘庆斌博士为共同通讯作者。研究团队率先绘制了HCC的ecDNA全景图谱,并发现来源于染色体1q21区段、大小约为3 Mb的ecDNA通过高拷贝PIP5K1A癌基因扩增驱动HCC恶性进展。进一步机制研究表明,PIP5K1A-PI3K/AKT信号轴是HCC发生发展的关键分子机制,为靶向ecDNA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潜在靶点。

图片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canlet.2025.218004

团队简介

图片

蒋树龙教授团队现有专职科研人员16人,其中博士6人、硕士3人,在站博士后8人,高级职称4人。研究团队为多学科复合型团队,专业涉及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药理学、分子病理学、临床检验学、公共卫生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等多个学科。团队先后承担肿瘤研究多项课题,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中国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派出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2项、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项目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2项、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18项、济宁市重点研发计划23项,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研究经验。先后在Hepat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多项创新性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外空白,在国内甚至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力。主持研发的院内制剂 柴慈散结颗粒 已成功获得山东省药监局备案,主要用于乳腺癌及乳腺结节等疾病的中医辅助治疗,临床应用显示疗效良好。